你不能不知道的—宗教自媒體的新趨勢和基本功
2018年3月3日(週六)下午一時,社團法人台灣佛教終身教育學會,在學會講堂舉辦了一場「佛教數位弘法趨勢和運用」研討會。會中進行關於:佛教弘傳與自媒體,佛教自媒體實作,共創佛教寺院互助網路等主題的相關討論。這幾個主題顯然吸引了許多關心佛教未來發展的法師及居士們熱心參與。
講師群由賴麒宇,江秉翰,許志鈞,邱蘭嵐四位老師接力,主題分別為:(一)互聯網的經營策略,(二)宗教弘傳遇到互聯網,(三)佛教數位弘法「心」工具,(四)文字深呼吸,採編輕鬆寫,共四場講座。每場演說中,資歷經驗豐富的講師們都精選了影片及範例,呈現豐富又生動的內容,為與會學員,帶來莫大的啟發與感動。
首先,通泰媒體應用有限公司總經理、行政院文化部文化科技委員—賴麒宇老師,透過「互聯網的社群經營策略」指出:任何端點(媒介)都是媒體,其用意就是想要與人溝通。接引新世代的關鍵在於:「關心、用心、決心」!網路不缺媒體,能否把社群經營好,端看我們如何去「看待關係」,因為社群的屬性是:共創、共享→共利、共榮。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見地」,思想、觀念與認知,將影響人們對所在乎的事情有不同的判斷。
接著,中小企業數位行銷顧問—江秉翰老師,經由「『行動互聯網+』時代新思維下的佛教自媒體傳播」介紹當前佛教自媒體傳播與社交網絡的發展。江老師提出:當代佛教最大的挑戰,就是法的弘傳在每個時期到每個地區該如何拓展?佛法應時應地的契機特性,在佛寺與僧團多元的樣貌下,如何將佛陀的核心教義—法的精髓流佈?透過實際案例的分享,江老師進一步勉勵大眾:「別人能做的,其實我們也都做得到,只是我們準備好了嗎?」
數位生活規劃師—許志鈞老師,在「佛教數位弘法『心』工具」點出:數位影像科技在佛教弘傳的重要性源自於它能為當下做最真切的實況紀錄,以作為後人跨時空與疆界的參考用途,因為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沒有人知道明天和無常哪一個會先到。經由數位化拍攝、剪輯的影音資訊,能令人深刻感受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歷史經典畫面內容。所謂:心不難,事就不難,因此,只要有心學習,數位可以不難!
最後,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文字及資訊志工講師—邱蘭嵐老師,藉由「文字深呼吸,採編輕鬆寫」提到文字的重要功能:佛法得以流佈2500年全憑文字紀錄。只要我們願意換一個角度去觀摩與學習,書寫也可以像深呼吸一樣有輕鬆的策略。只要有語言,便可以有文字的記錄,因為我手寫我口,我口述我心。換言之,只要能思考,我們就擁有經過學習可以把書面訊息寫好的能力。然而,就像呼吸對於人而言,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所以我們不會專注在呼吸的吐吸節奏上,這就是為什麼當口語轉成書面語的文字編採,可以經過系列的學習訓練來加以鞏固。
在吸收前四位講者的觀點後,研討會以世界咖啡館方式進行分組討論:「共創佛教寺院互助發展網絡」。各組學員們熱烈討論,從提出想法到聆聽彼此的想法、連結歸納同組或跨組的看法、乃至盡興地應用繽紛的色彩繪圖呈現各組的討論結果,這一切充分展現出對佛教數位弘法的熱情,以及對於雲端道場無限可能性的想像。爾後,在大堂會報各組結論時,各組共同點頗多,例如:在道場與僧侶之間建設可以達到「人力」、「資源」、「實修」、「學習」、「專業技術」等互助平台、互聯網的建構,以期佛寺與僧信之間能夠「共修」、「共成」、「共榮」、「共好」。
結束前的「問答」時間,講師與學員們共同省思,探討如何將傳統佛教文化的內斂性格,展現於強調速度及感官的現代媒體網路之中。講師們勉勵學員,新媒體時代來臨,社群無所不在,而此刻處於寺院弘法轉型時代的佛弟子,要落實改革的決心,並採用以「使用者出發」的利他設計,以深具內涵的媒體內容,將佛法的智慧普及廣傳於社群,才能不因科技媒材而失去人性的溫度,達到撫慰人心的效果。
行程緊湊而又精彩的研討會,在團體合影後圓滿落幕。學員們紛紛表示不虛此行,更期待學會繼續開設相關課程,令佛弟子們都能夠與時俱進,為新世代的弘法之路,盡一份慈心與願力。
圖一:第一場次「佛教弘傳與自媒體—互聯網的社群經營策略」—賴麒宇老師主講
圖二:第一場次:「佛教弘傳與自媒體—『行動互聯網+』時代新思維下的佛教自媒體傳播」—江秉翰老師主講
圖三:第二場次「佛教自媒體實作—佛教數位弘法『心』工具」—許志鈞老師主講
圖四:第二場次「佛教自媒體實作—文字深呼吸,採編輕鬆寫」—邱蘭嵐老師主講
圖五:第三場次——分組討論「共創佛教寺院互助發展網絡」
圖六:大堂會報
圖七:大堂會報—Q & A